肉制品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肉类加工产废水是肉类加工过程中排出的工业废水。一般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两部分,有的还附设副产品车间,生产食用油脂、明胶、肥皂等。废水主要来自屠宰、煺毛、解体、开腔、清洁各工序及车间设备和地面冲洗。废水中含有血、毛、油脂、碎肉、杂质等,水质恶劣,BOD5300-2200mg/L,悬浮物600-3000mg/L,油脂含量200-1000 mg/L,大肠杆菌2.38×106-2.38×107个/L,废水量大。每屠宰1吨活牲畜约产生10吨废水。废水处理宜采用分流分隔回收治理(含油脂,不含油脂、含粪便废水)后,合流进入二级生化处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及厌氧塘-氧化塘联合处理法等。
肉制品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厌氧颗粒污泥生产的影响因素
颗粒污泥技术具有污泥量大,沉降速度快,微生物种类丰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和具有良好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去除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基质
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和偏蛋白质类。为了能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较为困难可见,适当比例的碳源对促成颗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
2、温度
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温度稍有几度的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很重要。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而低温培养颗粒污泥将是今后的研究的重点之一。